族群問題知多少?

(台北訊)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但是,你/妳是否對台灣各個族群曾有這樣的想像:原住民的生活很落後?是不是都騎山豬?是不是都喜歡吃檳榔、喝酒?外籍配偶嫁到台灣就是為了「撈錢」、她們的婚姻都是透過買賣而來、他們的小孩都比較笨?外籍移工都是來自落後國家、工作時間期滿就會逃跑?客家人就是吝嗇、小氣?外省人就是不認同台灣,隨時都會出賣台灣?本省人就是愛穿拖鞋嚼檳榔,低級、沒水準的台客?最近,一場由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所舉辦的族群對話活動,與會的各族群提出了對這些錯誤偏見的澄清與看法。
在這場堪稱台灣第一次的實驗性對話中,和平基金會聚集了來自本省、外省、客家、原住民、外籍配偶、外籍移工等六個生活在台灣的不同族群,開誠布公,進行一天的對話。經由各個族群之間的分組討論,除了反省自己族群對其他族群的偏見與歧視,也討論自己對其他族群最不能忍受的言行,再透過綜合報告的方式,對其他族群說出自己的討論結果,最後經由「開放空間」的方式,討論各族群之間應該如何建立一個尊重多元、包容理解的台灣社會。
在對話討論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到,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族群對立,是因為歷史的因素加上人為的操弄所造成的政治性對抗;認為客家人吝嗇、自私只是因為對他們惜物、愛物的勤儉性格的曲解;原住民的樂觀與隨性的生活態度,與大自然共存的觀念被看成是懶散、文化落後,是因為我們從都市人的本位角度在看;對於外籍配偶與外籍移工的偏見,只因為他們的母國經濟發展不如台灣,所以認為他們人素質差。這些偏見,其實都是因為我們本身對其他族群的不瞭解所衍生出來的錯誤觀念。
此外,各族群在討論中,也得到一些基本共識,並提出促進台灣族群和諧的具體看法。首先從個人方面,應建立對不同族群的尊重態度,瞭解彼此的差異;從族群方面,優勢族群應主動提供資源,協助弱勢族群建立信心,化解歧見;而政府方面,應制訂「語言平等法」與「族群平等法」,主動協助推動台灣族群和諧的工作。透過這一場對話,藉由不同族群彼此的經驗分享,傾聽彼此的聲音,我們從對話中反省對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重新建構彼此之間的尊重與信任,並作為我們自身言行的警惕。同時也讓社會瞭解到,如果台灣要建立一個包容、和諧、平等的多元文化社會,那麼,我們就應該從去除自己的偏見開始,以理解、尊重的心去看待不同的族群與他們的文化。這才是走向成熟公民社會的正確作法與方向!


此外,各族群在討論中,也得到一些基本共識,並提出促進台灣族群和諧的具體看法。首先從個人方面,應建立對不同族群的尊重態度,瞭解彼此的差異;從族群方面,優勢族群應主動提供資源,協助弱勢族群建立信心,化解歧見;而政府方面,應制訂「語言平等法」與「族群平等法」,主動協助推動台灣族群和諧的工作。
透過這一場對話,藉由不同族群彼此的經驗分享,傾聽彼此的聲音,我們從對話中反省對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重新建構彼此之間的尊重與信任,並作為我們自身言行的警惕。同時也讓社會瞭解到,如果台灣要建立一個包容、和諧、平等的多元文化社會,那麼,我們就應該從去除自己的偏見開始,以理解、尊重的心去看待不同的族群與他們的文化。這才是走向成熟公民社會的正確作法與方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