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不容許操弄族群

二二八事件屆滿六十週年,我們看到朝野政黨在台灣各地舉行各種紀念儀式,然而除了一再複製壓迫者/被壓迫者的修辭外,我們看不到任何鼓勵寬恕與和解的能量,任何協助劇烈對立的政治社會修弭裂痕的誠意。儘管尋求「轉型正義」的呼聲漫天價響,社會對族群對立的感受卻愈漸加深,民調甚至顯示有57%的民眾認為族群對立愈演愈烈。威權統治下的歷史遺緒,如今已成為台灣政黨之間唯一有效的區隔、分化敵我的壁壘,面對這個遲滯不前的漩渦,公民社會除了沈默,還能發展出哪些新的觀點加以挑戰?
族群的對立,確實是綑綁台灣政治發展的符咒。從二二八屠殺造成的歷史分化、到蔣介石政權對於台籍人士的刻意壓抑,這些統治措施為台灣社會刻下一道道傷痕,更醞釀了仇恨動員的能量。因此當民進黨憑藉著族群動員快速執政,政治人物陡然發現了苦難記憶中的選票資本,於是不再處理轉型正義的議題,反而一次又一次藉由挑動歷史記憶,掀起鬥爭、鞏固基本支持者。面對二二八這個巨大的歷史事件,如果真要尋求真相,應當以「和解」為目標;而今政治人物卻反其道而行,藉由各種膚淺而模糊的指控挑起仇恨,於是和平紀念日不見和平,而還原真相與正義的可能性也在鬥爭中抹煞。
公民社會還能夠容忍多久呢?應當是要賦予願景的政治,卻深陷在歷史的泥淖中停滯,無視於各種變遷為台灣社會注入的多元性:新移民的持續湧進已改變人口結構和所謂的族群範疇,也召喚著更複雜豐美的台灣社會文化,我們亟需開發出新的政治論述來反應公民社會的真實樣態,從而戳破政治人物操弄的族群迷思。
尤其當二二八的當事人已逐一凋零,使得清算、道歉乃至於對客觀真相的尋求都愈趨渺茫,我們應將目標擺在公民社會的和解工程-一面將對於歷史的各種詮釋拋入公共論壇中進行相互理解的討論,一面給予被害人家屬原諒的力量,從而尋求建立相互同情理解的社會。我們當然不能鄉愿地將歷史一筆勾消,但認知到單一版本的絕對真相已不可求,公民們才能走入不同處境者的苦痛與憤怒,而破解政治人物僵化的動員語言。因此,我們願拋磚引玉,提出下列幾點呼籲作為建立團結平等社會的訴求:
一、建立活潑而自主的公民社會,健康看待未來。
二、以寬恕的心態來處理歷史,包容不同處境者的傷痛。
三、勇於批判、嚇阻惡意的族群動員,呼喚理性的中間選民,扮演關鍵少數以制衡政
治力的操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