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尋找星星》現場報導

【台北訊】報禁解除二十年,新聞人的熱情與勇氣是否依舊不變?今日傳媒亂象橫生,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資深記者,該如何「在黑夜中尋找星星」,培養更多優秀的媒體工作者,傳承新聞專業信念,將是首要之務。

1月31日下午,時報出版在台北市長官邸舉辦《黑夜中尋找星星》新書發表會,多位資深記者包括南方朔、俞國基、楊憲宏、王健壯等人到現場暢談他們對新聞的態度與展望。台灣解除報禁滿二十年,這本書的發表,不只紀錄了台灣新聞業的發展,更替現代的年輕人找回歷史的軌跡。

《黑夜中尋找星星》是一個大型的生命史採訪計劃,以戒嚴為主題,由記者何榮幸策劃、台大新聞研究所採訪司馬文武、薛心鎔、黃肇珩、俞國基、南方朔、吳豐山、李旺台、殷允芃、周天瑞、戎撫天、楊憲宏、楊渡、王健壯、李永得、徐璐、黃年、陳銘城等十七位台灣資深記者口述他們在戒嚴時期對台灣社會的觀察,為爭取新聞自由、社會正義的點滴。文章中,字字句句道出大時代的苦澀、無奈與希望。

何榮幸表示,記者比別人更容易看見歷史的容顏,尤其處在戒嚴時期的前輩們,在走過那段歲月後,有許多的故事現在才正要緩緩傾訴,因此他策劃了《黑夜中尋找星星》一書,把每一顆孤立的星星們串成一條有意義的項鍊。除了是向前輩致敬外,也讓前輩們的成敗接受公平檢驗的時刻。

雖然報禁解除至今已二十年,但在楊憲宏心目中,戒嚴始終沒有過去,目前的台灣,離新聞自由還是有一段距離。南方朔認為,從現在台灣的新聞亂象看來,宰制媒體的劊子手從「政治力」變成了「商業市場」,雖然商業對媒體的操弄看來溫和,但它的破壞力更強大,影響更甚。

對此,王健壯表示,新聞系所不只要訓練未來記者,還要教導新聞消費者,如何閱讀、解讀新聞,這樣才會有更好的媒體環境。

自由時報副社長俞國基談到,現在政治力量對媒體管制少,台灣媒體環境反而產生三個重要的問題,分別是報老闆、記者與消費者。報老闆在市場商業化為導向的情況下,記者的自主性小,導致新聞容易被市場、立場給扭曲。因此,俞國基自嘲自己是「俞代書」,他對目前的新聞亂象感到不勝唏噓,反倒懷念戒嚴時期,不論是記者、報老闆或社會大眾,大家都以抵抗專制為共同目標。

即使如此,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對台灣的新聞環境還是抱持樂觀態度。她說,在今日新聞業蕭條的情況下,台灣年輕人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寫作、發表依然積極,而且藉由《黑夜中尋找星星》的紀錄,不但可作為歷史的傳承,還能提供年輕人良好的借鏡。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彭文正表示,《黑夜中尋找星星》是對年輕人的啟示,也是從黑暗反省,找尋突破的力量。

過去戒嚴時期,許多人為台灣的自由奮鬥,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朱立表示,二十年前,這些人親身體驗戒嚴時期的黑暗。現在,藉由《黑夜中尋找星星》,一起回頭檢視那個被禁錮的年代,展望今日的天空。

透過十七位資深記者見證歷史的心靈感受、心情故事與生命情懷,對照現今社會上紛呈的迷幻言語、市場考量主導報導焦點的媒體亂象,讓人感觸良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