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轉移型腎癌 打腎仗 更有勝算


左歐宴泉醫師&右張延驊醫師


多重標靶藥物紓癌特 延長轉移型腎癌存活超過兩年 成為治療首選

(本報訊)2008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發表的一項指標性研究證實,紓癌特(sunitinib/SUTENT®)用於治療轉移性腎癌之患者,其整體存活期長達兩年以上。這項結果是首次有第一線治療藥物對於轉移性腎細胞癌可以達成超越兩年之整體存活期;該試驗也發現,傳統療法組治療無效後更換使用紓癌特,仍可顯著延長存活期。此一結果不僅深具臨床意義,同時更反映出腎癌治療上的重大突破。

針對這項研究報告,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張延驊醫師表示,紓癌特效果優於過去傳統療法以及現有的腎癌標靶療法,加上口服的方便性,使之成為轉移型腎癌一線藥物治療的首選。

腎癌雖未躋身於國人十大癌症之中,但死亡率高屬於棘手治療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歐宴泉醫師表示,腎癌的初期症狀不易察覺,若已出現血尿、腫塊、疼痛時多已晚期或轉移,加上傳統的腎癌治療方式,如化療、干擾素(INF-α)療法及介白素免疫療法等效果皆不明顯,據統計,轉移型腎癌患者其平均中位存活期僅有6-12個月。

紓癌特成為轉移性腎細胞癌第一線之治療首選
此項臨床試驗納入750位轉移性腎癌的患者,平均分配至紓癌特以及傳統療法干擾素(INF-α)接受治療。試驗結果發現:
 無病存活期中位期:紓癌特組11個月,傳統治療組為5.1個月。
 整體存活期,紓癌特組為第一個以單一治療程藥物延長患者存活期達兩年以上(26.4個月);而在傳統治療組中,試驗設計允許治療失效的患者,更換紓癌特等其他治療,使其整體存活期也有21.8個月的佳績。
 進一步分析試驗,若僅以單一治療方式持續治療做統計,紓癌特組整體存活期為28.1個月;而傳統治療組之整體存活期僅為14.1個月,可見紓癌特接續傳統治療方式作為第二線治療時,仍能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期。
 反應率大幅優於傳統治療組。紓癌特治療組約4成左右的患者腫瘤可獲得顯著治療反應,而傳統治療組僅約1成。
 紓癌特組之可能副作用包括血壓升高、疲倦、腹瀉、手足症候群以及色素沉澱等,但均為臨床可控制的範圍。

張延驊醫師表示,此次美國腫瘤臨床醫學會對於腎癌的治療有相當熱烈的討論。臨床試驗佐證紓癌特優於過去傳統療法以及現有的標靶療法,成為轉移型腎癌的治療首選。大會中更有其他不同機轉的新藥也蓄勢待發,成為醫師二線治療的武器,讓腎癌的治療越趨明朗化。

紓癌特助病患成功打「腎」仗
根據歐宴泉醫師臨床實際經驗,紓癌特作為第一線治療,的確可以讓患者達到腫瘤縮小,並可望使原本末期的期別,進步至可以施以手術的情況。歐醫師門診中有一位於監獄接受戒毒的男性患者,過去因為左邊胸部出現硬塊懷疑自己罹患乳癌就醫,當時被診斷為良性腫瘤而暫緩無後續治療,等移監至台中時,才發現是腎癌轉移至胸部、肩膀、及胰臟。

歐醫師評估患者若以傳統治療應效果不大,建議以紓癌特作為第一線治療後以放射線治療,分別以兩次手術,切除胸部及肩膀的腫瘤後,切除腎臟腫瘤。至今胰臟轉移之腫瘤也從4公分降至1公分。對患者來說,自己過去是煙毒犯,也曾囚禁五年,幾乎是無用之人,罹病後,素昧平生的醫師對他盡力治療,家人女兒等也籌促費用,讓他接受最好的治療,讓他感慨不已。

腎癌症狀不明顯,患者易輕忽
腎癌近幾年來因為健康檢查的普遍性,讓初期發現的比例漸漸提高,但是由於現代人生活緊湊忙碌,常有患者誤將症狀以為是勞累或對於酸痛不以為意。張延驊醫師的病人溫小姐,疼痛感讓溫小姐以為是家事操勞,確診時腎癌細胞早已擴散至臗關節以及腰骨。

張醫師先將右邊之腎臟腫瘤切除 (腎保留手術),接著處方紓癌特,讓左邊腫瘤縮小至可切除的大小,再切除左側腎臟腫瘤,目前而腎臟影像檢查中也不見癌細胞的蹤跡。過去溫小姐因疼痛難以行走,以輪椅代步六個月,兩週前已可正常行走,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張延驊醫師建議,平時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早期和局部侵犯期的腎癌病患可透過手術治療,療效佳治癒率也高。像溫小姐這樣幸運的案例,藥物治療讓溫小姐的生活重回正軌,再次扮演母親與職場的角色,對於她和她的家人來說都有極重大的意義。

期待健保給付能讓更多患者受惠
溫小姐表示,「明知道只有這種藥物才有效,但是若有人因支付不起而作罷,對癌症患者而言無疑是被宣判死刑」,期待健保能給付癌症藥物,讓更多人像她一樣,能有被成功治療的機會。

# #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