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40國簽署阻止水銀汙染協定


超過140國簽署阻止水銀汙染協定
水銀是工業常用的金屬材料(圖片來源:美聯社)
水銀是工業常用的金屬材料(圖片來源:美聯社)
新聞報導

歷時4年多的協商,140多個國家代表於1月19日同意簽署1份具法律約束力的水銀防制條約,用來減少水銀的生產與使用,以降低汞汙染造成的環境傷害。

水銀又叫做汞,是一種毒性物質,進入人體會傷害大腦和腎功能,也會造成記憶喪失和語言功能的損害。汞會累積在魚類、動物體內,一旦被吃下肚,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早在10年前,瑞典和挪威就開始推動限制水銀排放的國際協約。瑞士代表團團長佛蘭滋‧培瑞茲(Franz Perrez)在記者會上表示:「相信這個協定,將能保護人類健康及地球環境。」

聯合國環境署表示,這份國際協定將在日本九州水俣市(Minamata)簽定。需要50國批准同意才生效,估計還要花上3~4年。

然而,仍有部分協約的支持者不滿意其內容。國際消除永久性有機污染聯盟(IPEN)專家喬‧狄甘吉(Joe DiGangi)指出,此協定只是第1步,對於要如何減少水銀的整體排放量並沒有硬性規定。聯合國環境署署長阿齊姆(Achim Steiner)希望這份協約能逐步增加內容,並且能成為有約束力的機制。

日本環保運動人士安間武(Takeshi Yasuma)指出,汞污染所產生沉澱物和受污染的魚導致水俣市悲劇,可惜這份協約並未有任何規定減少水銀排放至水體和清理汞污染的義務。

1950年代,日本水俣市因工廠排放含水銀的汙染物質,造成無數居民喪失生命或嚴重殘疾,大約有一萬兩千位居民向日本政府要求賠償。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汞俗稱水銀,具高導電性和膨脹係數穩定的特性,在工業、農業、醫療產業廣泛運用,日常生活用品也常有含汞的成分。汞也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透過飲食或呼吸進入人體,累積到一定量即引起中毒反應。

人類使用汞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了解汞中毒的可怕是近五、六十年的事。1953年日本九洲水俣市發生居民不知原因的四肢麻木、神經功能減退、行為異常、步態不穩、聽覺與視覺衰退等現象,8年間出現百餘件病例。有關機關追查原因,發現是水俣市汙染所致,這家工廠在生產過程使用有機汞,且將含有有機汞的工業廢水排出到水俣河,汙水流入了海灣後,經由水生物轉化成劇毒的甲基汞,不僅破壞海洋生態,也讓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因為誤食入體內而中毒。

汞可分為金屬汞、無機汞及有機汞3大類,有機汞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甲基汞最常見,易經由食物鏈如水產及農作物等進入人體,之後有90%以上會被腸胃道吸收,造成神經性病變。(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1,323 瀏覽人次
延伸學習:
  • 什麼是汞?
  • 蘇明德(民97),汞的自述,科學發展,429,64-7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