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獲四項普立茲獎


《紐約時報》記者獲四項普利策獎

美國東部時間4月15日下午3點,2013年普利策新聞獎(The Pulitzer Prizes)獲獎名單揭曉。《紐約時報》記者贏得了調查性報道獎(Investigative Reporting)、釋義性新聞獎(Explanatory Reporting)、國際新聞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和特稿寫作獎(Feature Writing)等四個獎項。其中兩個獎項的獲獎報道均與中國相關。普利策新聞獎於1917年創立,是美國新聞界公認的最高榮譽。
深入調查
在今年的獲獎者中,《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巴斯托(David Barstow)和亞力姜德拉·扎尼克斯·馮·波特拉布(Alejandra Xanic von Bertrab)憑藉沃爾瑪海外賄賂醜聞的系列報道被授予普利策調查性報道獎。記者調查發現,當沃爾瑪高層面對墨西哥子公司存在大量行賄的事實證據後,選擇的不是根除違法行為,而是息事寧人。調查同時也揭露了沃爾瑪最高層長久以來的鬥爭:一方面是大量宣傳公司致力於遵守最高道德標準,另一方面是公司對增長無止境的追求。獲獎報道包括:
全面解析
《紐約時報》“蘋果經濟”(iEconomy)系列報道獲普利策釋義性新聞獎。這一系列報道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蘋果等科技公司的商業行為,特別是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科技產品供應鏈中的角色,審視了日益全球化的大型科技公司如何給經濟與社會帶來新的挑戰。獲獎報道包括:
國際視野
《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衛(David Barboza)獲普利策國際新聞獎。記者通過從中國不同政府機構獲得的數千頁公司和監管方面的公開材料,細緻調查了中國高層權力與財富相結合的現狀,揭示了包括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在內的政府高官的親屬所控制的商業網絡,聚焦政治精英家族隱秘的財富與中國金融巨擎平安保險的崛起。獲獎文章包括:
4月16日下午,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紐約時報》涉華報道獲獎置評。華春瑩表示,中國對此的立場已經十分明確,《紐約時報》相關報道是別有用心的。
特別製作
大衛·布朗奇(David Branch)因特別報道《雪崩》(Snow Fall: 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獲普利策特稿寫作獎。這組報道以身臨其境般的文字和宏大豐富的多媒體畫面,描述了發生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脈的一次驚心動魄的大災難,敘述了幾名滑雪者罹難的經過,並講解了雪崩之所以發生的科學原理。一些讀者稱讚《雪崩》“文筆精湛”,“發人深省”,“引人入勝”。
《紐約時報》是本屆普利策獎中唯一獲得超過兩個獎項的媒體。美國其它全球性報紙中,《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各獲得一個獎項。全球主要通訊社中,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和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的攝影師各獲得和一個攝影獎項。
另一個值得關注之處是,在新聞業經歷劇變的今天,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獨立非盈利機構InsideClimate News憑藉關於輸油管線環境危害的報道,擊敗兩家美國傳統報紙,獲得了普利策美國國內新聞獎(National Reporting)。
附:2013年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
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Fort Lauderdale)的《太陽先驅報》(Sun Sentinel)。
突發新聞報道獎(Breaking News Reporting):《丹佛郵報》(The Denver Post)全體員工。
調查性報道獎(Investigative Reporting):《紐約時報》大衛·巴斯托和亞力姜德拉·扎尼克斯·馮·波特拉布。
釋義性新聞獎(Explanatory Reporting):《紐約時報》全體員工。
美國本地新聞獎(Local Reporting):明尼阿波利斯《星論壇報》(Star Tribune)的布拉德·施拉德(Brad Schrade)、傑里米·奧爾森(Jeremy Olson)和格倫·豪厄特(Glenn Howatt)。
美國國內新聞獎(National Reporting):紐約布魯克林InsideClimate News組織的麗莎·宋(Lisa Song)、伊麗莎白·麥高恩(Elizabeth McGowan)和大衛·哈斯梅耶(David Hasemyer)。
國際新聞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紐約時報》的張大衛。
特稿寫作獎(Feature Writing):《紐約時報》的大衛·布朗奇。
評論寫作獎(Commentary):《華爾街日報》的布雷·斯蒂芬斯(Bret Stephens)。
批評寫作獎(Criticism):《華盛頓郵報》的菲利普·肯尼科特(Philip Kennicott)。
社論寫作獎(Editorial Writing):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市《坦帕灣時報》(The Tampa Bay Times)的蒂姆·尼肯斯(Tim Nickens)和丹尼爾·魯特(Daniel Ruth)。
新聞漫畫獎(Editorial Cartooning):明尼阿波利斯《星論壇報》的史蒂夫·薩克(Steve Sack)。
突發新聞攝影獎(Breading News Photography):美聯社的羅德里戈·阿布德(Rodrigo Abd)、馬努·布拉博(Manu Brabo)、納西索·孔特雷拉斯(Narciso Contreras)、哈利勒·哈姆拉(Khalil Hamra)和穆罕默德·穆海森(Muhammed Muheisen)。
專題攝影獎(Feature Photography):法新社自由攝影師雅維耶·曼扎諾(Javier Manzano)。
黃少傑、黎黎和宛如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