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剩三個月 杜詩綿:到東部去,對我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


民報 2016-11-26 16:39【仁醫心路】

作者是一位醫師,希望永保學醫初心,真正做到仁心仁術,透過這個專欄介紹台灣的典範人物,以及人情溫暖的正向光明面。

生命只剩三個月,杜詩綿再次接下重責大任,他向證嚴法師說:「我要薪水一塊錢,到東部去,對我而言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圖/作者翻攝自慈濟醫院)
「如果生命只剩三個月?你會做些什麼?」父親因肝癌去世,他也得到肝癌......被宣判癌末,生命只剩下最後的三個月,杜詩綿醫師仍然堅強勇敢地面對未來,「到東部去,對我而言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他離開待了大半輩子的台北,來到陌生的花蓮。竟奇蹟似地將原本醫生宣告的三個月生命延展為五年......
杜詩綿出生在1920年的台北大稻埕,那時台灣還是日本時代。杜詩綿從小就很會念書,台灣子弟考上高等學校尋常科在那時已是很了不起的事,而後他更考上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也就是今日的台大醫學院。
醫學院畢業前,就要決定選科,杜詩綿本來決定投入內科的行列,但是卻受到耳鼻喉科上村親一郎教授青睞。上村教授跟杜詩綿說:「像你這麼優秀,應該做開創性的工作。內科雖然很熱門,但是我認為,耳鼻喉科才是未來的主流。」
求才若渴的上村教授不只找杜詩綿會談,他還親自到杜詩綿家中拜訪,向家中的長輩表達希望能夠讓杜詩綿來耳鼻喉科。上村教授是台大耳鼻喉科的創科主任,他的熱情讓杜詩綿決定選擇耳鼻喉科作為一生執業的科別。
進入台大耳鼻喉科後,上村教授特別舉辦了迎新會,同時交給杜詩綿兩項功課。第一是要開始「練習用左手做事情」,舉凡寫字或是吃飯等、第二是「養猴子」,觀察猴子的行為。教授交辦的功課,讓杜詩綿充滿疑惑,不知道這到底跟耳鼻喉科有什麼關係。後來杜詩綿才知道教授希望他練習用左手拿筷子,是為了日後的開刀做準備,養猴子則是因為上村教授認為「研究至上」,須把研究排在第一,養猴子是研究鼻咽癌的動物實驗之一。
在耳鼻喉科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無情的烽火,造就了許多傷憾。杜詩綿仍是持續跟著上村教授學習開刀技法以及投入鼻咽癌的研究。然而隨著大戰結束,日本戰敗,上村教授就要離開台灣。教授真的一心對學生好,他對學生的關心不只在醫學,還包括他的人生,要離開台灣前,掛念的竟是杜詩綿的終身大事還沒有著落。他甚至請託另一位台灣籍教授,拜託他幫杜詩綿找一個好老婆。
杜詩綿即將完成耳鼻喉科的訓練,父親急著幫他安排相親和找尋適合開診所的地點。然而,他卻沒開業打算,一心一意想要投入研究的領域。關於相親,上村教授回到日本之後還是持續關心,要台灣教授趕快幫忙找好的對象,後來找到一位留日醫師張溫流的女兒張瑤珍,上村教授還從日本寄信給杜詩綿,提到他和張瑤珍的婚事。杜詩綿和家中長輩討論之後,便與終身伴侶張瑤珍成婚。

杜詩綿醫師的故事,是最勵志的人生故事。(圖/作者翻攝自大愛電視)
成婚之後,杜詩綿更無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鼻咽癌研究,他的第一篇醫學論文是「鼻咽癌的組織病理學研究」。除了研究之外,他也不斷精進開刀技術,過去曾傳出「開刀要送紅包給醫生」,曾有病患也送紅包給杜詩綿,他當場婉拒,豈料病患卻因此很難過:「是不是杜醫生不幫我開刀?」要杜詩綿一定得把紅包收下,杜詩綿真的收下紅包,保證一定會幫他開刀,要病患放心;並在順利完成手術後,原封不動地把紅包退回給病患。
杜詩綿在研究和醫術都備受肯定,他沒有辜負當年上村教授對他的深深期許,他也成為耳鼻喉科教授及台大耳鼻喉科醫局主任。就在一切都很順遂之際,杜詩綿的父親檢查出罹患肝癌,而且已經是末期了,診斷肝癌後的第八天,父親就去世了,父子感情很深的杜詩綿,很久才走出喪父之痛......
他繼續在醫學的道路上前進,常常三餐都不定時,有次突然覺得肚子疼痛,在妻子要求下接受檢查,檢查結果是十二指腸潰瘍。
杜詩綿在1972年升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妻子不只沒有任何喜悅,很反對他接下職務,她告訴杜詩綿:「記得你當初要念醫學院的初衷!不要忘記你跟我說過的,你想救治更多人的理想……跟著你幾十年省吃儉用,為的就是支持你這份理想!還有,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身體?」原來,她擔心杜詩綿的身體無法負荷。
成為台大醫院副院長的杜詩綿,仍然維持過去的一本初衷,並且「公私分明」;他的兒子曾默默地報考台大醫院電腦工程師,當杜詩綿發現面試名單時,立刻要求部門主管取消兒子的面試機會。兒子一度非常不諒解父親的做法,杜詩綿卻始終堅持只要他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期間,兒子都不能在台大任職。
妻子的擔心果然成真,杜詩綿的肚子愈來愈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已是滿肚腹水,杜詩綿的主治醫師是肝膽胃腸科宋瑞樓教授,他沒有直接告知杜詩綿病情,而是私下到家中告訴妻子張瑤珍,先生已罹患「肝癌末期」,也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藥物和手術可以根治。
雖然宋瑞樓教授沒有直接告訴杜詩綿病情,然而他自己也是優秀的醫師,憑著自己的症狀和病情進展,他也猜測自己可能和父親一樣,得到肝癌。在他的頻頻追問之下,宋瑞樓教授總算告訴杜詩綿病情,確診得到肝癌。
杜詩綿問宋瑞樓教授:「我還可以活多久?」
宋瑞樓教授說:「初估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
這時東部的醫療仍是非常缺乏,證嚴法師想在花蓮蓋醫院,他請來杜詩綿,要聘請他為第一任的院長。杜詩綿跟證嚴法師說:「難道師父不知道我體內藏著一顆『定時炸彈』?」證嚴法師回說:「生命無常,只在呼吸間,不一定是有病的人先走……」她仍然堅信由杜詩綿來擔任慈濟第一任院長最適合。

杜詩綿醫師接下聘書,出任慈濟醫院第一任院長。(圖/作者翻攝自慈濟醫院)
生命只剩三個月,杜詩綿再次接下重責大任,他向證嚴法師說:「我要薪水一塊錢,到東部去,對我而言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
杜詩綿沒有因為生命被宣判只剩下三個月,就因此怨天尤人;他積極接受和配合宋瑞樓醫師的治療之外,更用心地投入慈濟的建院準備,將所有心血都投入。
1986年慈濟醫院落成啟業,杜詩綿已經活超過當時預期的三個月,每多活一天,都是一個新的奇蹟!
他到處延攬好醫生、好的醫護人員到花蓮偏鄉服務,化不可能為可能,在醫學上如此,在自己的生命上也是如此,他把有限的三個月壽命,延長至五年,在1989年因肝癌過世,將生命的亮度發揮到最大。

慈濟護專動工,杜詩綿院長(左三)。(圖/作者翻攝自慈濟醫院)
「如果生命只剩三個月?你會做些什麼?」
杜詩綿院長在生命的最後仍然是無我的奉獻自己,用大愛做大事!儘管已罹患癌症末期,他卻收拾行囊離開活了大半輩子的故鄉,到一個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東部偏鄉,建造一座心目中理想的好醫院。
他只要求薪水一塊錢,一塊錢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這樣的高貴情操實在讓人感佩萬分!然而,照顧病人,也不要忘了照顧自己,杜詩綿醫師的故事告訴我們,除了用心照顧患者,醫師也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了......
【相關連結】
張肇烜醫師的臉書專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