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大腸癌篩檢,有效降低44%死亡風險!


我會篩! We Can. I Can.

數位路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 2018,2,6

腸篩效果佳,早期發現存活率超過9!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9年排名第一高,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國人平均每13個人就會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大腸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已被證實是有效的篩檢工具,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未滿75歲的民眾大腸癌篩檢多年,篩檢率雖達4成,但篩檢不能單靠政府推動,也需要醫療單位、衛生單位及民眾自願參與三管齊下,方能讓篩檢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並蔚為風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今年世界癌症日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延續前兩年抗癌主題「大夥相招抗癌!」(We Can. I Can.)作為一個月的活動,國民健康署響應該活動,以大腸癌為主題,呼籲民眾接受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

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44%死亡風險!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國民健康署補助的新型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ing簡稱FIT)並不是傳統的糞便潛血檢查(gFOBT),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拿著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不需要在採便前限制任何飲食。
糞便潛血檢查已被國外多項研究證實是大腸癌篩檢的有效工具,國內研究證實亦然。由國民健康署及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針對50-69歲接受大腸癌篩檢民眾共307萬人為研究對象進行10年的追蹤,比較篩檢組及未篩檢組死於大腸癌的風險,結果顯示篩檢率為56.6%(定期複篩率為52.3%)時,就可降低死亡風險達44%。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FIT無痛、不須限制飲食或灌腸,在家就可以採檢,比大腸鏡檢查簡單、便宜,比傳統糞便檢查精確,適合做普及式的篩檢。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就需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以防延誤病情。

具備好腸識,時(屎)來運轉「腸」健康!
醫學實證指出規律運動、高纖蔬果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而加工肉、紅肉與肥胖已被視為致癌因子。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少吃紅肉(豬、羊、牛),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外,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
國民健康署呼籲防腸癌有三 ”—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請提醒身邊親友,從50歲開始定期篩檢,時來運轉「腸」健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