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上就任國史館館長講詞

建國百年、創新修史
民國100年1月20日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感謝廖秘書長(了以)、劉副秘書長(寶貴),各位貴賓及國史館同仁的蒞臨,個人深覺光榮。但也的確有「任重道遠」之感。

首先我要說,今天不只是我個人的不平凡日子,國史館同仁或許知道,今天也是館史上的重要日子。六十四年前的今天,亦即民國三十六年(1947)一月二十日,是中華民國在南京的國史館正式開館的日子,當時館長是張繼(溥泉)、副館長是但燾。翻開國史館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民國元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同意胡漢民等人的提議,成立國史機構,國父的批示現在鐫刻在新店國史館大樓,文中說要成立「國史院」,負責撰輯「中華民國建國史」。民國建立以來,國史館的歷史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北京時期,民國三年五月正式設立「國史館」,首任館長是王闓運。後來歷盡滄桑,一度改為國史編纂處,附屬於北京大學,蔡元培還主持其事,其後改隸國務院,民國十六年在名稱上改回國史館,但始終未成立。第二,重慶時期,民國二十九年二月到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在重慶成立國史館籌備處。當時擔任總幹事的是史家朱希祖。此時開始進行史料的蒐集,編纂「中華民國史資料長編」、「中華民國大事日歷稿」(民元到十八年)、「中華民國史籍提要」等書稿,初步奠定國史編修基礎。第三是戰後南京時期的國史館,民國三十六年正式開館,在其後兩年間決定了國史體例,創辦館刊,編纂史料,均見成績。惜因時局變動而中斷,直到民國四十七年,國史館才在臺北正式復館,這就是延續至今的臺北時期,迄今也有半世紀以上。今天國史館的組織、架構、局面,算來也是走過百年,是前輩努力經營的結果,這段令人回味的國史館館史,今天想來,彌足珍貴。

在此,請容許我說說我個人與國史館的一些淵源。民國56年我大學畢業,第二年服過兵役後,第一個工作是到黨史會草屯史庫,擔任史料編輯工作。記得任職前夕,先去臺北市北平路晉見了黨史會主委,也是國史館臺北復館時期的首任館長羅家倫先生。我的印象很是深刻,因為他頭很大,聲音沙啞,他的問話我得靠秘書傳譯才聽懂,對談雖只幾分鐘也叫我內心悸動,因為見到了「五四人物」,至今仍覺難得。幾年後國史館與黨史會在新店大崎脚設立了「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我奉調前往,追隨黃季陸館長並在李雲漢教授指導下工作,黃館長屬「辛亥人物」,他笑容可掬,有如一尊彌勒佛,我的確親炙「開國人物」的恢宏襟懷、氣象與風範,於今難忘。那時新店國史館只是史料庫,所以我可算是最早在國史館現址上班的工作人員之一。後來國史館全館遷來,與館內同仁來往更多,同仁又視我為國史館的「女婿」,特感親切。歷任館長羅先生、黃先生之外,朱匯森、瞿韶華、潘振球,乃至於張炎憲、林滿紅館長均有親炙或認識,受益良多,也覺幸運。因此我到國史館,不管館內同仁感受如何,我個人還是要攀親帶故的說,我的確有「回家」的感覺。從某方面說,我雖不是「內人」,但也絕對不是「外人」。

現在,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提出對國史館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與各位同仁共勉:

國史館任務為修史、徵集史料、整理及典藏國家重要史料,除例行性任務之外,在適逢建國百年之際,長程及短程之計畫仍亟待開展。

一、 長程計劃

1、 修史之創新

(1) 編纂「民國百年通鑑」。這是配合建國百年,希望這部以脫胎傳統又更新體例的史書(將編年、紀事本末、專史、地方史、表、傳等融為一爐),代表新時代史學新精神,代表一個面向世界、走向近代的中華民國歷史的充分呈現,並希望具客觀性、真實性、可讀性與說服力。

(2) 編撰「中華民國在臺灣六十年」:以中華民國為主體,敘述六十年來在臺灣的種種發展,是一部包含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史與日治臺灣歷史遺產, 以「Y 」字型合流,共創新局的歷史。當然會包括經濟社會變遷、政治民主化等過程及成就,也不遺漏走過崎嶇道路全歷程之生動敘述。

2、 續修國史館歷年已完成之「紀」、「傳」、「表」、「志」各書,希望能補足至百年之期的發展。

3、 型塑「中華民國的歷史論述」。希望在持續不斷的討論中,跳出黨派格局,還歷史以公允,找回國人的共同記憶,然後凝結共識,形成中華民國「近代國家」歷史發展的論述,以提供國人歷史知識的依據,並因此而取得主動的歷史發言權。這一歷史論述將會透過「民國百年通鑑」和「中華民國在臺灣六十年」兩部書呈現。

二、 近程計劃:配合建國百年「國之大慶」,國史館自應有更多配合。

1、預定在民國滿百歲的101年(2012),召開一國際性大型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史學術討論會。

2、出版《民國百年大事記》。

3、考慮出版一本精緻的《民國建國百年畫史》。

三、館務之開展

1、加強館內、館外/國內與海外的聯繫,包括:

(1) 與國內史政、學術機構如中研院近史所、行政院檔案局、國民黨黨史館及各大學歷史系等,有更加密切的交流與合作。

(2) 多方延請史學人才,合作修史。

(3) 聯合國外大學及史學機構推動中華民國史的研究;同時與海外民國史相關之華人文史組織、機構聯絡交流,作史學與研究溝通的橋樑。

(4) 史籍數位化配合視聽史學,與教學相結合,使歷史走入學校、走入社會。

(5) 和國內地方文史工作者加強聯繫,使地方史成為國史之重要內容。

2、培育民國史人才。為避免近現代史(尤其過去的主流研究,如政治史、外交史、思想史等)研究人才斷層,一方面積極培植館內人才,一方面賡續設置研究獎助計畫,培育館外人才。

3、思考國史館之強項及弱點,提升國史館學術地位,使氣勢一新。

以上是我的初步的構想,這些思考仍是未盡成熟,我深切期盼與館內同仁共相切磋、勉勵;也期望為中華民國編修公正的歷史,能獲得國內外史學界朋友的支持,且要共襄盛舉,一起努力。

我更希望全館同仁凝聚共識,為國史館締造一個美好的願景,「有夢相隨最甜美」,當然這不是夢想而是可實現的理想。我個人會全力以赴,不負期盼。更希望同仁與我一起捲起袖子,為國史館共創未來。我最後要套一句我們那個年代的廣告語:你們的「豐彩」,就是我的「光彩」,我真是滿懷信心、感激與期待。

最後謝謝劉代館長(寶貴)這段時間的辛勞,謝謝各位的光臨,日後還請多給指教。

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