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菁英論壇 陶冬:美元強勢 美國復甦優於預期


(本報訊)亞洲經濟學家陶冬接受《今周刊》邀請來台,針對全球後歐債經濟發展發表演講。陶冬指出,歐債危機眼前雖然風平浪靜,但隨著葡萄牙可能告急,若根本的財政機制無法解決,仍將反覆拉警報。美國經濟復甦優於預期,美元的中期強勢尚在持續,中國在四兆救市方案收尾後,未來數年將進入弱增長周期。
陶冬認為,歐洲接下來仍將反覆受到主權債務危機困擾,短期內難以脫身。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但伴隨著房市落底、美元轉強,美國經濟已浮現明顯的復甦契機。至於中國,未來數年將進入弱增長周期,儘管剛成為城鎮居民的第二股消費大軍正在茁壯,同時中國房地產泡沫卻可能遭遇一次大調整,這或許將成為中國經濟日後下滑的主因。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認為,股市通常率先往正面表態,而投資人最關心的是全球經濟能不能持續復甦。陶冬指出,歐洲、美國、亞洲的經濟構成並不相同,也各自有問題需要克服,但整體而言,歐洲面對的前景較不樂觀,「麻醉藥效退了之後,該怎麼疼還怎麼疼」。也就是說,眼前的復甦景象,其實大部分來自歐洲、中國、美國和日本四大經濟體各自寬鬆貨幣的結果。
陶冬指出,儘管希臘暫時得到救援,LTRO政策也為歐洲銀行帶來一兆歐元以上資金活水,足以解一時之危,但歐債危機根本問題仍未解決,檯面上所有救市方案都只有舒緩作用,「讓痛苦的市場暫時安靜一點」。陶冬舉美國為例,獨立初期美國「有十三種赤字、十三種財政方案」,但經過獨立戰爭洗禮,財政負擔較輕的紐約州願意支援受創較重的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則把財政權拱手交給新的財政部,由邦聯制過渡到聯邦制。陶冬強調,一字之隔的改變使美國成為貨幣統一、財政主權統一的主體,這一點,和當前的歐洲截然不同。
歐洲想要徹底扭轉困局,陶冬認為只能嚴格執行財政同盟,重罰出現赤字的經濟體,同時提供弱國實質補貼。但礙於德、法的政治現實面,除了口頭警告、罰則不缺,當前的歐洲財政聯盟公約,對如何扶植弱國隻字未提。這也是陶冬憂心歐豬各國將反覆告急的原因。
陶冬直言,中國經濟當前面對兩大瓶頸,就是銀行去中介化,以及投資去實業化。銀行受限於存準率高漲,在服務大型國企的前提下,能流通給資金體系的額度便相對不足;同時,製造業由於成本高升、融資不易,也紛紛走上轉投資金融商品、私募基金等非本業的路途。「製造業上游當前的處境,甚至比○九年第一季更差」,陶冬指出,中國政府既然已放緩成長目標,代表短期內不易見到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出爐,何況約八%的GDP成長率,和約四%的CPI年增率,都還在當局接受範圍,除非經濟真的急速下滑,否則中國政府仍將持續升息,以促進利率正常化。
至於去年一度風聲鶴唳的房市,陶冬認為今年將是「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房價將在一定範圍內橫向調整,不易暴漲暴跌。為避免地方政府暗地對調控「放水」,中國的房市政策目前由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自主導,陶冬指出:「方向就是『不動搖』」。不過在未來三、五年內,陶冬認為存在泡沫的中國房市,確實有可能面臨一番大調整,屆時難免將造成中國經濟連帶下滑。
陶冬博士為亞洲經濟學家及《今周刊》專欄作家,現任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