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黨意識型態及其影響-梁文傑學長 (83年班)

時間:2015年10月2日(上午10:20至中午12:10)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403教室
演講主持人:王鼎銘老師(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演講者:梁文傑市議員(台大政治系國關組79級、台大政研所83級)
演講人簡介:
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議員。祖籍浙江省大陳島,雙親是國共內戰後輾轉遷臺的大陳義胞。為民主進步黨中野百合學運代表人物之一,就讀臺大期間,曾到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兼職。
2015年5月20日,民進黨召開中執會,通過2016立委艱困選區徵召名單,確定徵召梁文傑參選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委選舉。然而梁文傑卻在前黨主席林義雄批評下,於6月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退選。
關於政黨的意識型態與影響,從政治學的觀點來看,台灣在過去二十年來,社會有一個主要的分歧矛盾。配上我們的單一選區制度,一個選區選出一個人,如果我們的主要矛盾只有一個,配合上單一選區就會出現兩個主要的政黨。這個主要的矛盾就是意識型態、是民族國家認同、要統或要獨。過去二十年來就是藍綠兩個主要政黨,泛藍、泛綠兩個陣營圍繞國家認同在做鬥爭。

服貿爭議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社會民主黨與時代力量的出現。他們並沒有超越藍綠,而是綠營的一部份。我認為時代力量比民進黨還要綠,所以時代力量與台聯的票源是重疊的,不是和民進黨搶票的。從去年的太陽花學運主要訴求是服貿議題,看起來是經濟問題但實際上是台灣與中國的問題,而當時民進黨原來設定是要讓服貿通過的。時代力量的黃國昌是學者,和民進黨的看法不一樣,他們會比較具有理想性。
民進黨目前雖然不是執政黨,但是未來想要執政,所以民進黨的角度必須務實。但時代力量這一批人當然是反對。至於服貿通過的對與錯很難講,這件事還沒解決,明年民進黨要執政,跟中國有很多貿易協定要談,那如果總統大選民進黨勝選,對蔡英文總統來說就是挑戰。

時代力量的興起與影響

意識型態這部分,綠的這一塊還是民進黨在主導,時代力量和社會民主黨並不是超越藍綠,是在綠的板塊裡面取代或壓縮了台聯過去的角色,過去台聯一遇到到中國問題就是主張反對,現在這個角色將換成時代力量來做。這樣下去明年台聯可能會選得很差,但是時代力量能不能取代台聯達到門檻還很難講。時代力量提出的候選人有:民進黨不提名的中正萬華區的林昶佐、台中的洪慈庸,淡水的馮光遠,這是民進黨禮讓的選區;當然也有與民進黨競爭的區,像柯建銘和新竹的邱顯智,基本上我們讓了三個區另外三個區還是競爭的。民進黨作為一個大黨,必要時我們還是禮讓一下。但有些沒辦法處理,像邱顯智的文宣攻擊柯建銘,似乎不求自己選上但要讓柯建銘落選才是他的目的,這在民進黨內部造成很大的反彈。

台灣的問題在國家認同

台灣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所以未來依然是藍綠兩大陣營,那這樣的國家認同拉扯是好?是壞?當然絕對不好。在國家認同已經解決的國家,例如英國工黨和保守黨的差異可能不大,選舉重點只是在加稅和減稅上,這種國家認同沒有問題的國家是在福利制度上做左右的拉扯。
英國沒有國家認同問題所以討論偏左或偏右、討論稅是很實際的,但在台灣國家認同沒有辦法理性溝通辯論的,只有是或不是,只有台灣國和非台灣國。大部分的人是懼怕中國的武力威嚇,中研院做過民調,如果中共不會武力犯台有85%贊成獨立,國家認同是一個是非的問題,除了害怕戰爭,每個人自己都有是非定見的。那藍綠爭論的到底是什麼?我們不爭論政策,這個議題對大部分的選民來說是沒意義的,但是選舉又不能沒有這些政策政見,候選人不能沒有政策、沒有高度,但台灣選民在選後就忘了這些政見。
台灣從某個角度來看是停滯的,我認為這和國家認同沒有解決是有關的,我們政黨辯論通常和實際政策無關,國家認同沒有解決沒有辦法討論其他的政策。政論節目是社會的亂源,上節目的來賓都是演員,由製作單位決定方向以及議題的贊成或反對,大家一起來罵。這些節目不是討論是非,兩邊是沒辦法對話、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任何的問題只有贊成和反對而已。
今天聯合報在報導TPP美國的區域貿易協定,台灣不願意進口美國的豬肉,這問題是進口美國豬肉誰會受到影響。美國說要讓台灣加入TPP就要開放美國豬肉進口,但是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台灣的小型養豬戶可能會全部倒閉,美國把豬肉進口看得這麼嚴重,台灣不願意開放又想加入TPP。未來蔡英文如果當選絕對會碰到這個問題,目前為止兩黨一定不會讓美國豬肉進口,因為怕影響到選票,民進黨更不能去開放,因為養豬戶幾乎都在中南部。
台灣現在用瘦肉精來抗拒美國豬肉進口,但其實這不是一個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背後就是很多的豬農在遊說操作。這個問題看似一個簡單的豬肉進口問題,但這背後可能牽涉到省籍和地域,兩黨的票源和國家認同問題,如果民進黨執政能不能處理這個問題還不一定。在台灣這個不正常的國家認同分歧之下,我們在很多政策上不是思考好與壞,而是黨與黨的競爭,國家認同的競爭。

統獨板塊的移動

大家都知道台灣經濟出了問題,而台灣的政治結構與政黨鬥爭卡在眼前,讓我們找不出一個超越的方法。希望到你們這一代能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在我們那個年代要讀、要考三民主義、中國史,在我們這個年齡層要成為台獨份子,可能是二二八的受難者家屬或靠自己讀書。但這一代的你們就很不同,對你們來說你們不知道為何要和中國統一,但在我們那個年代是不知道為何要獨。

媒體亂象載舟覆舟

我認為任何一個人當上總統或市長,都可以很快的被媒體打敗,像八年前的馬英九是媒體寵兒,現在蔡英文也是,你們可以想像八年之後的蔡英文可能會怎麼樣。媒體可以把一個滿意度很高的政治人物,很快的消耗掉,柯文哲的滿意度從80%變成50%,一月到現在九個月,那到底出了什麼事呢?像台北市漲水價柯文哲敢做,還有未來台北市不發敬老津貼只給中低收入戶補助。他敢做對選票沒好處的事
台灣媒體沒有過濾掉無意義的聲音,所有的發生事件都有可能是新聞。我們的媒體環境讓人能夠操作反對力量,只要有決心就可以利用媒體讓這個議題做不到;相反地,若是有決心要推動的人卻不可能輕易達成,這就是政治學上說的否決者論,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否決者(veto player)。

大破大立勇於承擔

這麼多的否決者讓社會停滯,但實際上我們需要的是大破大立,有些特質我在柯文哲身上看得到,未來若蔡英文當選要面對更大的事,屆時時代力量也可能反對民進黨,那就是綠營裡面互相為了政策在做辯論。如果經濟起不來,民進黨也不可能長久執政,但如果民進黨要碰觸經濟議題就要做出損害自己選票基礎的決策例如TPP,像熊彼得說的「創造性的破壞」,政黨的支持度會下降,但是如果一直停滯不動台灣就沒有希望。
問題:為何國民黨淪落到這個地步?大多數的人都追求民主自由,但是當代青年為何會成為天然獨,會不會是統治者決定的教科書給予天然獨養分?
回應:當然教科書的轉變有影響,但是不能歸因為特定統治者決定的教科書。
問題:民進黨的口號一直是維持現狀,我相信不喊台獨是怕流失選民。那到底維持哪一種現狀?
回應:台獨這兩個字某些人反感,我的看法是讓台灣維持現有的狀態就是台獨。
問題:政策擬定方面在選舉中不是這麼重要,如果只是用來應付選民,那麼你的方向如何掌握?
回應:政見政策不重要,因為選後沒人會記得,但是因為對手會攻擊你,所以自己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不要開出未來做不到的政見就好。
問題:如國民黨變得很小,進而民進黨分裂的話,你的看法為何呢?
回應:如果國民黨變得很小那代表國家認同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到時候民進黨分裂就分裂,階段性任務完成了分裂無所謂。
問題:民進黨希望時代力量是怎樣的存在呢?
回應:我們把汐止讓給黃國昌、中正萬華讓給林昶佐,當然不希望他們選得比民進黨自己出來還要差,比民進黨差就是辜負我們。我們希望他們比我們選得更好。
問題:民進黨有沒有在台獨黨綱作討論?
回應:就是維持現狀,台獨黨綱和台灣前途決議文,後者是我們民進黨現在的立場,沒必要民進黨就不動他。
問題:為何大學時代就加入民進黨?
回應:因為當時沒有別的選擇。
問題:長期來看,統獨議題會不會越來越淡,我們是否正處在世代交替,而世代交替過了之後就會淡了?
回應:統獨議題的共識會越來越高,外省人20年前都說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外省年輕人和本省年輕人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轉貼台大政治系友會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